2009年5月30日

[諾特] 浯島.金門(05):金沙/漫天飛砂


沙美城一景,新舊交錯。


金沙是金門五鄉鎮中我最喜歡的地方,原因簡單,因為我喜歡金沙的滄桑與他的歷史感。而金沙之所以稱為「金沙」,則在於他的位置與氣候特徵。由於金沙位於金門東北,當冬季東北季風南下時,這裡就會吹起漫天飛砂,因此金沙之名便不脛而走。金沙同時是距離中國最接近的地方,在以往,中國的運輸以及交流都是藉由金沙這裡進入。直到國共內戰,這條海上的通路才被強迫的停止。


也因為離中國最接近,金沙的政商中心沙美城推估有三百五十年以上的歷史(甚至可以推至八百年),堪稱是全金門最古老的城鎮。兩天後,我再度走入沙美城中。除了再次向閩式燒餅報到外,我發現了城內有不少老舊的木門,上頭畫了些特殊的記號。經過詢問後,發現這是國軍查核身分的痕跡,在風聲鶴唳的年代,人員的流動必須都要記錄。於是我突然想起了阿里巴巴的故事,在每個門上都應該畫個記號以求自保。



寫著日期時間。「這戶人家查驗過沒有問題。」某個神秘客這樣說著。



舊商家。這裡的門一樣可以一扇一扇打開。



反共必勝!


不過最接近的地方不是沙美城,而是一個被人們稱作是馬山的地方。在馬山有個觀測所(第一次聽的時候想說馬山這人真倒楣怎麼被抓去關廁所),穿越地下通道,就可以從望遠鏡看到中國大陸的島--甚至可以看到人在路上走來走去的(說到這裡我覺得我好像變態之徒)。除了觀測所之外,外頭還有個播音站,曾經鄧麗君小姐有來過這裡對對岸的大陸同胞喊話,於是對岸留下了一些至理名言,如「白天聽老鄧,晚上聽小鄧」、「不愛老鄧愛小鄧」等等。



馬山。



播音站。



觀測所。



對岸的島嶼。



這望遠鏡不用投錢也可以看,請不要傻傻投十塊錢。


除了軍事建築,在金沙的山后聚落也有典雅的建築。山后聚落是由王氏家族所建,因為在日本經商有成,所以便在山后地區蓋了屋舍供族人居住。由於蓋了總計二落大厝十六棟、三落鄉塾及三落宗祠各一棟,故稱「十八間大厝」。



山后一景。



來自新莊的鼓。


說到王氏家族,這裡又有一段故事可說。其實這家族跟孫中山交情匪淺,在孫中山革命之時,王氏家族的王敬祥長期擔任日本華僑總商會會長,亦曾任職過中華革命黨日本方面的部長。在王敬祥去世時,孫中山曾至日本弔唁。也因為對革命有重大貢獻,金門人十分推崇此人。


漫天風砂的金沙並不是沒有想辦法改善,林務所在園內展示了一連串的復育工作。金門在國共戰爭時幾乎無樹,到園區現今的鬱鬱蒼蒼,林務所這裡做了相當大的貢獻。我漫步其中,意興闌珊的聽著園方說著這棵樹的來由以及事跡,然後......


一個轉角我突然閃過一個念頭:會不會哪天風獅爺顯靈將所有的風遏止,然後一顆顆在土壤裡的種子發芽,讓金沙不再吹起狂沙,不再悲涼?



林務所的名樹,我記得是跟蔣經國有關。

--

本次軌跡紀錄
浯島.金門(Day4)

--

本文為「浯島.金門」系列文章:010203040506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近日垃圾留言頗多,因此將留言改為審核制。這裡依然歡迎各方留言,並請多使用非匿名留言的方式留話。假設您若無google等相關帳號,可使用[名稱/網址]留話。

請您注意,採用匿名留言或廣告的訪客,留言將不會通過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