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2日

[小札] 2012年Columbia城市路跑賽


神秘藍衣人聚集在台北市政府前。(誤)


大概在一年前,實驗室莫名興起了跑步熱,常常有人在晚餐前揪跑步團,一整個青春又健康。不久後,有些人參加了路跑團,開始在實驗室裡招兵買馬集體報名,讓跑步活動越來越熱絡。這次睽違十年,參加人生的第二場路跑活動正是在這樣的氛圍下開始,在路跑協會填妥基本資料後,想都沒想就跟大家一樣報了九公里組,事後才想到,天阿~我根本沒有連續跑九公里過,囧。


其實初期對於實驗室的變化,我當時只是抱持「我爬我的山,你跑你的路」(誤)的想法,對於路跑這件事情就指僅止於當個觀眾。認真想想,上次路跑(也是唯一一次)是在花蓮太魯閣,然而那次也只有跑五公里餘,事前想當然也沒有練習。由於國民義務教育時期我的跑步成績很爛,加上以前跑大隊接力還被老師罵,幼小心靈整個創傷(角落畫圈圈),所以對於跑步這檔事實在很難有好感。然而這陣子開始接觸到「路權」的議題,發現有一些社會運動人士致力用路跑的方式來重申道路以人為本的概念,於是基於好奇台北市市民對於路跑這件事的看法,我便以參加路跑活動來觀察。


這次的城市路跑賽九公里組以台北市政府出發,路線是沿著仁愛路一路奔向東門圓環後原路折返。當天抵達會場時整個人山人海,當正式鳴槍起跑時,起點還整個大塞車。原以為仁愛路中央車道單向有三線(加公車專用道),起跑五分鐘後應該會散開,未料人海一路塞到仁愛敦化圓環都沒有化開的跡象,整個很囧(一直要到仁愛新生路口才真正分散開來)。就算路跑後期散開,但人群是一陣一陣的,總是會一直被卡住。雖然大會重申要走路的民眾請靠兩側,但跑沒過多久前方又有一群人在路中間走路,速度一直沒有辦法很穩定,體力也在這一快一慢之間逐漸消耗掉。


就路跑的親身觀察發現,原來喜歡路跑的民眾比想像中還來的多,而且人員組成中女性跑者還不少。這點發現我倒是很訝異,因為我之前聽聞到不少男性跑者抱怨這件事情(茶)。我想或許是十公里以下的路跑門檻低,所以各類型的人都可以負荷這樣的運動量,因此各式各樣的人都有,XD。


另外就是本次的重點「路權觀察」。由於仁愛路封路拿來當作是城市路跑的路線不是第一次,許多台北市區的路跑,大多都會選定仁愛路來比賽。因此當天行經各大路口時,大部分的民眾大多能體諒改道。儘管如此,活動當下還是可以看到(或聽到)有人對路口的交警大罵「難道我們開車就沒有路權嗎?」或是無視交管直接在跑者較少時逕行穿越路口,當下覺得某些台北市民的道路權利概念需要重新學習。其實道路最原始的初衷就是給「人」行走,而後為了讓人可以快速抵達目的地才開始開放給各式各樣的運具行走。認真想來,此次路跑沒有把所有道路封死,車輛可以改道而行,而且在週日上午六點這個近乎無車的時段,對交通妨礙甚小。那麼以萬人通過的道路而言,其他路口的流量相形之下都是相當很小的。以公平原則的角度來看,到底是路跑者要讓車輛,還是車輛該禮讓跑者呢?答案其實很明顯。


人生的第二次路跑在走走停停以及思考著路權基本意涵下結束。全程花了一小時多一點的時間,大概是介於快走到小跑步的速度。然而跑的快慢不是重點,能夠好好的享受難得的城市早晨,腦中持續思考,這就是這次路跑的最大收穫。或許為了提升自己的體力以及繼續觀察這項議題,在未來我能夠重拾跑步這個活動也說不定。

1 則留言:

  1. 非常認同您"其實道路最原始的初衷就是給「人」行走,而後為了讓人可以快速抵達目的地才開始開放給各式各樣的運具行走。"這一段話!!!
    其實在道路上,"人"才是主角,可是現在卻不是了!
    大車欺負小車;小車欺負摩托車;摩托車欺負腳踏車;
    腳踏車欺負行人。行人變成在道路上最弱勢的一群了。
    有時明明是行人專用道,
    卻因為後方的汽車或機車奪命的喇叭聲而被迫快閃到一旁,
    ...希望政府真的能正視這個問題,
    那怕是像歐美一樣多闢一些真正的sidewalk都是很好的!

    回覆刪除

近日垃圾留言頗多,因此將留言改為審核制。這裡依然歡迎各方留言,並請多使用非匿名留言的方式留話。假設您若無google等相關帳號,可使用[名稱/網址]留話。

請您注意,採用匿名留言或廣告的訪客,留言將不會通過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