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18日
[諾特] 縱走洄瀾(02):摩哩沙卡
萬里橋溪與摩哩沙卡。
在萬里橋溪右岸有個美麗的聚落,黑色的屋頂及木色的樑柱伴隨著遠方的流水靜靜凝望,我們稱之為「摩哩沙卡」。這座繁華退去的山城失去往日風華,徒留當時的木香在此悠悠飄盪。
這裡是森榮,在行政區上劃分為鳳林鎮,但或許大家比較會聽到的是林田山。自日治時期起該地成為開採台灣山區的紅檜與扁柏的據點,大批大批的人們進到這裡工作、開採林木、運送木材,這使得摩哩沙卡在當時變成了一座繁榮的林木之城。但好景不常,當林木開採到一個極限就注定了這座城市要走向衰亡與收斂。自民國七十七年起,因林田山林場關閉遂使工作量大減,大批大批的居民逐漸搬出此地,「摩哩沙卡」便逐漸變成了空城。由於她的命運實在跟北台灣的九份太過類似,因此有些人會稱這裡是「小九份」。
文史工作室。
林田山園區一景,房子非空屋,依然有當地人入住。
苔痕上階綠。
說到小九份,倘若你去過九份,你可否注意過九份的屋頂都是黑色的?這在摩哩沙卡亦然。九份與摩哩沙卡都處於多雨的地區,於是居民會在屋頂漆上一層瀝青,以避免屋頂因太常接觸濕氣而腐爛。兩地除了當時開採的物品不同之外(九份是黃金,摩哩沙卡是林木),在其他部分幾乎雷同,雷同的從繁華走向落寞。
黑屋頂。
或許有人會好奇,樹木跟黃金畢竟不同,林木體積大,要如何才能有效的運下山?這裡就必須要來談談林田山地區的一條森林鐵道。在台灣,森林鐵道不只有阿里山與太平山而已,在摩哩沙卡地區曾經也有一條高山鐵道在山間行駛著,而且要不是我之前看過南北島地圖,我實在很難相信這條鐵道一路往西到七彩湖。在日治時期,工作人員就是運用這條高山鐵道加上架空的索道將山中的林木運下山。這條林鐵在摩哩沙卡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一直要等到民國七十二年萬榮林道全線完工後,卡車可以快速入山,其地位才開始稍降並被取代。
鐵道,此段已經經過修復,非原先的樣子。
鐵道融合為風景。
這條一直走一直走一直走就會到七彩湖 (無誤)
漫步在摩哩沙卡中,仔細觀察可以發現當時的月台還在,當時的列車也還在。如果你願意觀察列車的車節,你將會發現列車的車門只有開一邊--因為這條林鐵全線的月台全部都是在同一側,這也算是這條林鐵的特色之一。前陣子我看到有些探勘者去追尋這條鐵道,才經過20年,這條鐵道幾乎已經還給了山靈,有不少路段已經崩塌,算是十分可惜的。
月台所在地。以前的鐵軌在柏油路這裡。
列車車門只開一邊。
雖然當時許多工人是單身漢,不過時間一久,也逐漸出現家庭在此定居。因應日常生活需要,在這裡可以發現一間已廢校的森榮國民小學。如果再往前一點,還可以發現土地公廟以及天主教堂安靜的佇立在此。儘管繁華落盡,這些建築仍一再地宣告她們所處的時代是如此的光鮮亮麗。
已廢校的森榮國小。
這溜滑梯等等會出現在影片中!
天主堂。
土地公廟。
摩哩沙卡有一種迷人的樹木香味,她讓人深深著迷。假設你想拜訪台灣的林木之城,還是想來面懷台灣的林鐵衰亡,或是根本沒想這麼多--只是單純想呼吸一口澄澈的空氣,我會建議你走一趟摩哩沙卡。
--
本次軌跡紀錄
縱走洄瀾(Day1)
--
2009.10.31.後記
聽首歌好嗎?不是啦,我手邊沒有錄影裝置因此很少有錄影片段。不過我某次在看MV的時候發現有一首歌在摩哩沙卡取景,因此如果想看看這地方動起來是怎樣的話可以點閱一下。MV大部分的取景都在摩哩沙卡,不過當中的車站是南平火車站,非萬榮火車站。國小教室應該是在明利國小,但溜滑梯是在已廢校的森榮國小。順帶一提,這首歌的發行時間是在2009年10月前後,而我是在2009年04月拜訪摩哩沙卡的。
回家的路 - 蔡淳佳
--
本文為「縱走洄瀾」系列文章:01、02、03、04、後、A、B。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近日垃圾留言頗多,因此將留言改為審核制。這裡依然歡迎各方留言,並請多使用非匿名留言的方式留話。假設您若無google等相關帳號,可使用[名稱/網址]留話。
請您注意,採用匿名留言或廣告的訪客,留言將不會通過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