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7日

[小札] 八通關越道路:山風瓦拉米段


到底是多滑阿。


先前因緣際會得到了一本「八二粁一四五米-八通關越道路東段史話」後,我對於這段古路只有越來越嚮往。這條位於台灣中部西起東埔東至玉里的越嶺道,,可謂是台灣早期最重要的東西向聯絡道路。在八通關越道路(或稱日八通關)之前,還有一條由沈葆楨時期所開建的中路(八通關古道,稱清八通關),不過這兩條道路並不相同。清八通關遇山爬山,遇河則渡,主要是為避免與原民直接衝突。但日八通關不同,修築八通關越道路是為了深入原民部落控制,因需大量運送武器與人員,故整條線多採腰繞緩升。雖說兩者在路徑上偶有交會,但在本質上兩條路線截然不同。


我們這次走的即是八通關越道路(日八通關)東段。日八通關東段從玉里出發後先向南往卓樂,之後入山經過鹿鳴、山風、佳心、黃麻、瓦拉米、綠、多土袞、山陰、十里、石洞、抱崖、新康、十三里、魯崙、哈哈比、大分、拉古拉、土葛、意西拉、托馬斯、米亞桑、大水窟等區域,最後於州廳界與西段交會。在日本時代末期這條路本有意開鑿成汽車道,成為名符其實的橫貫公路,但因經濟拮据計畫便胎死腹中。中華民國來台後這條路延續著前朝的計畫,預計開拓成新中橫公路。在大公路時代下,這條路以塔塔加為中樞點,向北開往信義、埔里,向西開往阿里山、嘉義,向東開往大分、玉里。不過後來因為玉山國家公園設立以及環保生態意識崛起,塔塔加到玉里這段公路後來沒有施行,而新中橫公路也成為沒有橫貫中央山脈的奇怪橫貫公路。


目光再回到這段越嶺道,經過時代的變遷,玉里到山風這段已經開鑿為柏油道路。這條早期編碼為省道台18線的新中橫道路在解編之後重新編碼為台30線,改連接玉里與長濱。話說這條路也很有趣,在日本時代曾有計畫開鑿海岸山脈,是為安通越,原本是預計連接成廣澳,讓玉里地區向西可聯絡嘉義,向東可連接港口,南北向成為花東間最重要的節點,只不過後來這項計畫沒有成功,而玉里還是玉里,依然是純樸的鄉間小鎮。



台30線的起點,日八通關的起點。



一般簡易步行可至佳心。


經過不少次天災,現在的日八通關也呈現一個柔腸寸斷的狀態(更早期的清八通關更是慘不忍睹),目前僅開放山風到佳心這段供一般遊客步行,佳心到瓦拉米則須申請入山入園證(這段常稱為「瓦拉米古道」),至於瓦拉米以上的越嶺道就必須要符合一些進階資格才能前往了。這次我們拜訪八通關越道路即是山風至瓦拉米這段。選在前一天搭乘夜莒光,抵達玉里正好是拂曉時分,抵達登山口為清晨六時,天空正一片晴明。


從登山口出發約半小時不到就會抵達行程中的第一座駐在所舊址,山風駐在所。目前山風駐在所被整理成一座平台,難以想見當時的規模,不過現地倒是可以一路翻滾,XDDD。



原山風駐在所,現為一大理石平台。



長長的山風一號橋。



橫渡的溪谷頗深。


從山風駐在所出發不久後,會經過一座相當長的吊橋,為山風一橋。在日本時代應該是沒有這座橋,可能是後來因應脆弱的山坡地質所架立的橋樑。渡過山風一橋後,十來分鐘後即抵達山風二橋。山風二橋是越嶺道上少數維持日本樣貌的吊橋(當時的鐵線橋索仍完好如舊),步行其上饒富古意。而山風二橋跨越的山風瀑布,有一條向下一百五十階左右的階梯步道可以抵達,能以比較近的距離接近瀑布。



山風瀑布。



黑熊招牌 XD



約150階的向下步道,可往觀瀑平台。



古雅的山風二橋。



越道路一景。



其二。



較狹窄的地方步道邊緣有設立綠色鐵欄杆。



少數越嶺道能見之展望。



有時可見舊路與新路並存的狀態。



部分路段因坍塌須高遶。


離開山風後,有一段路因崩塌須高繞。高繞結束後即接近佳心。佳心是現今一日步行的終點站,再往西就必須辦理入山入園證。舊時的佳心駐在所是越嶺道的重要節點之一,在這裡可以岔往阿桑來嘎支線,等級也比周圍的駐在所高。和山風駐在所的狀態相同,目前的佳心駐在所舊址也被整理開來,無法一窺舊建物的所在位置。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在這裡設立的涼亭與廁所,是一處良好的紮營地點(話說沒人的時候會有山羌跑來喝水,XD)。



根本就是舊時的佳心駐在所階梯啊!



佳心駐在所舊址變成涼亭 XD



空間相當開放的廁所。



此處亦有設立無人氣象站。


自佳心出發後,越嶺道兩側開始大量出現闊葉植物,進入了典型台灣中級山環境。路邊出現許多告示牌如小心黑熊、小心螞蝗之類的標語,算是提醒入山者要注意周遭環境(話說席地而坐吃飯時有看到一隻螞蝗,搞得一整個好像有螞蝗在身上似的)。約十點左右抵達黃麻駐在所舊址。黃麻駐在所現在是植物的樂土,不過因為沒有被整理過,在現場有發現疑似遺構的痕跡。



環境轉為典型台灣中級山樣貌。



小心黑熊標語。



螞蝗真的好崩潰。



注意斷崖!



有些路段有岩層的出露,是舊時開路的痕跡。



黃麻駐在所遺址。


再往前約十幾分鐘的路程會抵達喀西帕南事件殉職者之碑,這座碑銘是紀念發生於西元1915年發生的喀西帕南事件。事件結果是原民突襲駐在所,事後導致十位日警死亡。此次事件之後,各地駐在所如鞭炮般一個接著一個被原民突襲。事件後,日本當局決定更深入控制原民,於是催生了八通關越道路(日八通關於1921年全線完工),因此總歸來說是在越嶺道全線開鑿之前所發生的大事件。比較可惜的是喀西帕南駐在所舊址在越嶺道上方,因此沿越嶺道路線不會通過。



喀西帕南事件殉職者之碑。


向西續行會經過此行第三座吊橋,黃麻一橋。黃麻一橋初建時應為檜木橋門,後來玉管處改建成RC橋門提高其耐用度。距離黃麻一橋不遠處應有一處桃林駐在所,不過實際走過卻完全看不出駐在所的痕跡。回頭查了一下資料發現桃林駐在所沿山勢而建,或許可能是因為現在樹木繁生所以才難以發現吧,囧。過了桃林駐在所後,會再次經過一座吊橋,即黃麻二橋。在黃麻二橋附近的山上有許多獼猴,渡橋時頗有「兩岸(欸?)猿聲啼不住」的感覺。



黃麻一橋。



黃麻二橋。跟一橋長得很像,此處山上有很多獼猴。



路上的簡易排水溝。



不知這座台車是用於何處?


離開黃麻兄弟(或姊妹)吊橋後,來到本次行程最後一個吊橋,瓦拉米吊橋。這座吊橋也是新設立的吊橋,以前應該是沿著山壁腰繞而過。過了瓦拉米吊橋後,一路上人造的駁坎、石橋大量出現,十分令人驚奇。此外周邊開始出現了大型蕨類,讓人想直呼這真的是瓦拉米啊(瓦拉米在日文是蕨的意思)!



第五座吊橋,瓦拉米吊橋。



這一定是人造遺跡阿!



好多瓦拉米。



穿梭在歷史中,太驚人了這。



瓦拉米山屋抵達!


距離登山口十三公里六,抵達卓清村清水101之5號,瓦拉米山屋,為舊時瓦拉米駐在所位址。從這裡沿越嶺道到玉里街上需行三十公里半,因此在以前登山客或赴任警官皆會在這裡投宿過夜。瓦拉米山屋有水有床位有通訊,在現今時空亦是非常良好的停留點。我們大約下午兩點左右抵達山屋。因為時間甚早,同行同伴宗達兄決定繼續往綠駐在所前進並在一個半小時間歸來。其他人因為發懶(?)所以決定在山屋外泡茶聊天。隨著各式飲料與零食相繼出籠,太陽的高度越來越低,這種消磨時間的史蹟行程實在是太快意了(一邊搖著手中咖啡一邊講著『這就是生活啊』)。登山不匆忙、不慌亂,「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大概就是此刻的心情啦!



基礎資料。



屋外可紮營。



亦有無人氣象站。


八通關越道路是日治時期所修築的道路,然而不過百年,當時的日本路已在荒煙蔓草中。雖然這次八通關越嶺道僅自山風走至瓦拉米,但希望有朝一日能重現「東埔-大分-抱崖-瓦拉米-山風=玉里」完整的日八通關,然後延續著這份心情完整地走一次。



希望未來能繼續往指標西行。

--

本次軌跡紀錄
八通關越嶺道:山風瓦拉米段
延伸閱讀
楊南郡:八通關古道學術調查與分享 - Youtub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近日垃圾留言頗多,因此將留言改為審核制。這裡依然歡迎各方留言,並請多使用非匿名留言的方式留話。假設您若無google等相關帳號,可使用[名稱/網址]留話。

請您注意,採用匿名留言或廣告的訪客,留言將不會通過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