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10日

[小札] 半島戰記(下):石門古戰場


牡丹天主堂。


我們自石門天主堂離開,沿著四重溪一路西行,踏行於縣道199之上。今日主要的行程是走訪牡丹社事件的眾景點,包括石門古戰場、紀念碑以及琉球藩民墓。


話說當時欲向琉球王朝進貢的船隻,回航因遭遇颱風而遠飄至台灣東南隅(位置大約在於八瑤灣,九棚沙漠附近)。登岸後,船上的琉球人因文化因素慘遭當地原民殺害。理論上事件應該到此結束,未料日本因當時國內混亂,急欲藉由征外獲得內部的穩定,此事件遂引發日本攻打台灣南方原住民的藉口。不久後,日本自車城射寮登陸(大約在海生館附近),一路挺進到石門部落外,隨後,原、日兩方在石門地區引發激烈的衝突,後因日軍居高臨下,獲戰事主導權,使得日軍贏得此役。在台灣,我們稱之為「牡丹社事件」,在日本,日人稱之為「征台之役」。這件事情影響相當深遠,包括琉球在之後成為日本的領土,清政府對治台轉趨積極,甚至現今釣魚台(尖閣群島)領土紛爭問題,與此次事件都有直接或間接的影響。



照片開始之前,這裡展示一張命喪車輪之下的蛇類。這裡,不如重新思考闢路的好與壞。


首先到達的地點是石門古戰場,也就是上個段落提到的原、日衝突的地方。石門古戰場正位於現今牡丹、車城兩鄉鎮的邊界上。在這個峽谷中,可見四重溪在谷底悠悠向西,以及一座「歡迎光臨牡丹鄉」之類的牌坊。



即將離開牡丹,進入車城鄉。遠方為石門峽谷。



牌坊下。



回望石門峽谷。


離開古戰場,我們向南續行約莫一公里,到達古戰場紀念碑。由於天氣清明,登上一座小山頭後,所見的是一片開闊景致。在山頭上有一個基座(忠魂碑),以及一座刻有「澄清海宇還我河山」的紀念碑。我們在這座山丘逗留了一段時間,順道一提,公元兩千零一十年十月十日十點十分十秒,我正好在這座丘陵上渡過。隨後我們步行至四重溪聚落。搭上自石門發車開往恆春的公車前往統埔,拜訪傳說中的琉球藩民墓。



石門古戰場紀念碑園區。



石門古戰場山下的紀念碑文。



登上制高點。



不知名的山頭。可能是南里龍山?



還我河山碑。



河的盡頭是車城聚落。



火龍果田。



四重溪聚落。


琉球藩民墓主要是紀念當時因海況不佳而來到台灣(隨後客死異鄉)的琉球人。目前琉球藩民墓是衣冠塚,緬懷、紀念的價值比較高。根據紀念碑上的碑文,當時罹難的琉球人後代,在近幾年曾來到車城鄉祭拜,也算是遙望百年前哀傷的錯誤。



琉球藩民墓。



基底刻著該次事件罹難者的姓名。



往車城聚落的直路,約長一公里半。



荒田。


稍稍停留後,我們再度走回199縣道上,終點車城聚落就在一公里半的道路盡頭。這一路相當炎熱,左臉甚至能感受到太陽的熱度而隱隱發燙。在追逐、尋找五營的過程中,竟不自覺的到了199縣道的終點,也為此次的旅程也畫下一個完結的句點。



旅途的終點,台26線,16.5公里處。

--

本次軌跡紀錄
半島戰記 (Day2)

--

本文為「半島戰記」系列文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近日垃圾留言頗多,因此將留言改為審核制。這裡依然歡迎各方留言,並請多使用非匿名留言的方式留話。假設您若無google等相關帳號,可使用[名稱/網址]留話。

請您注意,採用匿名留言或廣告的訪客,留言將不會通過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