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2日

[小札] 汀洲路三段230巷


汀洲路三段230巷。


大學三四年,只要往師大分部跑就幾乎必須穿越汀洲路三段。而當我接近基隆路口,總會看到有個指標緩緩指向右,標明那是通往汀洲路三段230巷。總是聽說在丘陵的另一頭有座奇妙之地,但從沒放在心上。



寶藏巖。



昭和十四年二月。


「寶藏巖,真的有寶藏嗎?」這句話是戲謔下的產物,也是不熟悉的誤解。由於今天是寶藏巖「重新開張」的第一天,整個寶藏巖充滿了觀光客,有家庭出遊,有情侶約會,也有朋友出團。放眼望去,層層疊疊的屋舍構築了整個寶藏巖,好似一座山城。寶藏巖最令人難忘的,其實不是古老的建築或是複雜的聚落,而是你總是在一些角度可以看見今舊對比,進一步感受到台北的滄海桑田。



信箱。



台北滄海桑田。


目前寶藏巖仍有居民居住,但數量已經減少相當多,取而代之的是大批的藝術家進到寶藏巖來創作。我隨意進到幾位藝術家的家中拜訪(所謂的「家」其實相當狹小,不過兩三坪),突然間讓我想到台北東端的九份山城。是否被遺忘的城市會經過下列公式:再發現→藝術家進駐→觀光客湧入,而後所有的面貌都變了樣?這我還真的沒有答案。



藝術家的家。



寶藏巖的巷道。



聚落一景。都觀光客阿...



聚落一景之二。



請保持安靜。


從違建轉變成藝術村,寶藏巖聚落的轉變是好是壞,或許我們需要多點時間來觀察。



抗議痕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近日垃圾留言頗多,因此將留言改為審核制。這裡依然歡迎各方留言,並請多使用非匿名留言的方式留話。假設您若無google等相關帳號,可使用[名稱/網址]留話。

請您注意,採用匿名留言或廣告的訪客,留言將不會通過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