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15日
[小札] 石頭城:舊達來部落
走在以石頭砌成的舊部落裡也太夢幻
台灣除了是個多山的島嶼之外,也是個多族群的國度。這次我與幾位朋友前往位於屏東三地門地區的達來部落,去拜訪排灣族人以及欣賞族人們的建築工藝。一趟旅程下來,收穫良多。
不過在正文開始前,我想先稍微介紹一下排灣族部落與達來部落概況。排灣族廣泛生活於南台灣山區,為了大略區分,有時會在族名前加上方位來標示群落,例如達來即屬於北排灣族(或口語簡稱「北排」)部落。北排灣族人與魯凱族人(或稱西魯凱族人)居住位置相當接近,兩族的文化有時會互相影響。也因為這個因素,即使同是排灣族,南北兩群還是有一定程度的差異(連問候語亦不大相同)。以繼承為例,排灣族的繼承制度是長子女繼承,也就是無論是男是女第一個孩子便是繼承者,而魯凱族則是多行長男繼承制,亦即家族由第一位出生的男子來繼承。部分北排灣族部落因與魯凱族交流頻繁,在繼承上也逐漸轉為長子繼承,這種現象稱為「魯凱化」,而這在南排灣族就相當少見。
屬於北排灣族的達來部落,在歷史上遷移過不少次。目前族人多居住於省道台24線附近,稱「新達來部落」,人口約四百人,是個小而美的部落。相對於隘寮北溪另一岸的部落便稱之為「舊達來部落」,由於舊部落已經無人居住,所以家屋多作為農作時的臨時工寮或生態旅遊的夜宿場址(也就是說你可以睡在舊部落裡面,XD)。這次我們請了一位回鄉的部落青年為我們做簡單的導覽,托他的福,讓我了解不少達來部落乃至於北排灣族的故事。如果文中有記載錯誤的話請以部落說法為主,畢竟記憶中的導覽內容已經有點模糊,很怕講錯,XDDD。
部落信仰中心,達瓦達旺教堂
我們開始的點是達來部落信仰中心,達瓦達旺教堂。在教堂四周空地有著為數不少的石板彩繪,這些石板揭示了達來部落的歷史與神話傳說。除了記錄歷史之外,教堂周圍也是長者教導晚輩、族人聯繫感情的地方,是相當重要的公共空間。在這裡我們得知達來部落時常遷徙,在歷史上至少遷徙了四次以上。
vuvu教導孩子們狩獵與生活技能
廣場也是婦女聊八卦的地方 XD
每位小孩象徵北排灣的部族(右側少畫一位女孩)。長姊是達來部落,三姊是谷川部落,二弟與么弟的名字我忘了XD,這兩部落最後都遷到三地門
達來部落遷徙圖。這塊石板揭示了達來是一個常遷徙的部落
第一次遷徙(→古達來)。因為幫助鄰近部落作戰而遷徙
第二次遷徙(古達來→老達來),因環境嚴苛(缺水)而遷徙
第三次遷徙(老達來→舊達來),日本政府的遷村政策
第四次遷徙(舊達來→新達來),國民政府遷村政策
有些石板是在闡述部落裡的傳說故事,有幾個還蠻有意思的,我這裡挑幾個還記得的神話來簡單轉述。
白髮潭
其中一個是白髮潭的故事。在部落傳統領域中,有一池神秘的水潭族人向來視為禁地。然而有他族的族人不相信,於是召集了勇士打算去試探這方池水。部落族人聽聞後勸告千萬不要這麼做,不過勇士們到最後還是不聽勸,接二連三的潛下去一探究竟。故事的結果是所有勇士都沒有上岸,而唯一一位沒有下水的勇士則非常驚慌地跑回自己的原部落,在他奔跑的過程中,詛咒似乎在他身上逐漸應驗--他的頭髮逐漸泛白。於是這方禁忌的池水遂稱為白髮潭。
洗澡溪畔的老人
另一個是關於洗澡溪畔老人的故事,從前有一對姊妹,姊姊很醜但心地善良,妹妹美麗但心懷不軌。有一天姊姊到洗澡溪畔遇到了一位其貌不揚(還是全身惡臭?我忘了,XD)的老婦人,而這名老婦人當下便命令她去摘芋頭葉回來。雖然覺得奇怪,但她沒有想太多,立刻到附近的森林挑選了些完整並乾淨的芋頭葉回來給老婦人。回到溪畔後,老婦人命令她用芋葉覆蓋其身並躺在微熱的地面上。結束這場奇遇後,姊姊一如往昔地回到部落。不過已經有一些事情改變--族人發現姊姊變成美女!然而這一切讓本來是美女的妹妹感到十分吃味,為了不讓姊姊搶走風采,她一樣到了洗澡溪去等候老婦人。在老婦人出現後,妹妹服從著一樣的命令。不過為了能趕快變得更美麗,她胡亂採了許多芋頭葉,於是下場是變成其醜無比的人。最後因為其母認不出她,在故事的結尾她還被趕出了家門。
這塊石板是在講壞後母被發現其惡行後來變成老鼠的故事 XD
關於陶壺有祖靈的故事 XD
除了歷史與神話,石板也記載生活,這張是紀錄達來的民謠班。話說排灣民謠有五分之四都是情歌,十分浪漫的民族阿
教堂內部
達瓦達旺教堂位於台24線路旁,有時會有觀光客進到教堂內喧鬧嬉戲。由於教堂是達來居民的神聖空間,族人多半會建議遊客不要進到教堂裡面,如果真的要進入最好先禮貌的詢問當地人,以免失禮。
離開達瓦達旺教堂後,我們馬上前往舊達來部落。舊達來部落在隘寮北溪左岸,必須過達來吊橋才能抵達--這意思是往舊部落的這段路必須要徒步進入。不過為了讓從事農作的族人能運輸農產,這條道路還是有維持著能讓機車通行的狀態,路幅不會說太窄。若由吊橋起算,往部落的路程大約兩公里左右,一路平緩好走(如果沒中途走辭職坡的話)。不過由於這次同行的友人有許多植物專家,大家在路上走走停停花費了些時間,所以總共花了一個半小時才走完。接近部落時會看見一扇村門,大抵而言,過了村門後就算進入舊達來部落的範圍之內。
在達瓦達旺教堂就能看到舊達來部落。部落舊址位於照片中央較平坦的地方
達來吊橋
近看吊橋。太陽、百步蛇、陶壺,排灣三元素
辭職坡。以前公務人員調到達來部落必須步行這段。然後走完就會很想辭職 XD
路上可眺望新達來
舊達來村門
進到主部落前會經過一大片農園
前頭有談到,歷史上達來部落經歷過多次遷村,而舊達來部落亦是於日治時期由上一個老部落遷村而來。在日本政府規劃下舊達來的家戶井然有序,大致上以「井」字向四方開展。整體而言,舊達來聚落南高北低,行政機關(如派出所、學校、衛生所)位於南方較高處,而頭目家屋則置於所有聚落的中心位置。順帶一提,達來部落內有兩位頭目,一位是管理貴族,另一位是管理平民。位於聚落中心的家屋則是管理貴族的頭目所有。
村口布告欄與橫貫部落的主要道路
向東離開部落的道路,看方向是往霧台那裏去
舊達來是日本政府強制遷村而來,部落道路規劃成井字型
頭目(管理貴族)家屋前道路
原達來派出所
原達來分班(因人數不足所以只有開設分班)
原衛生所,現在變成廚房 XD
防空洞
懸掛鐵桿。用石頭敲擊可以通知村民集合。敲擊三下指青年軍集合、五下為全村有空的人集合、連續敲擊為緊急事態、兩下則為換班
情人石。年輕男女共同集會的地方
瞭望塔(旁邊則是示意的穀倉)
穀倉防鼠裝置
頭目(管理貴族)家屋
頭目(管理平民)家屋舊址。完全荒掉了...
貴族家屋後方
平民家屋
頭目(管理貴族)家屋內部之一
頭目(管理貴族)家屋內部之二
貴族家屋內的廚房
貴族家屋內的橫樑
排灣族的傳統屋舍為石板屋,而這正是就地取材下的產物。族人開採了南台灣盛產的片岩或板岩,並用來構築自己的住所。不過石材開採不容易,因此每當遷村,族人便會將屋頂的石板一片一片卸下來帶到新部落重新構築。或許是因為最近的一次遷村(由舊達來遷往新達來)大部分的住宅已改為鋼筋水泥等現代建築,因此舊達來部落仍維持相當程度的石造樣貌。在舊部落裡除了家屋之外,駁坎、道路與大部分構成部落的硬體結構多為石造,於是有些人稱舊達來部落為「石頭城」。
消失的屋頂石板 XD
遷離家屋後通常只會剩下石柱與外牆
部落道路之一,兼顧美觀與實用的石造路(排水很好)
部落道路之二
部落道路之三,有些道路因為無人行走整個都荒廢掉了
砌牆工法近照
在舊達來部落也有一座教堂。這座教堂位於部落東方,以磚造建造。不過歷經幾次風災後,舊教堂已經失去了屋頂,只能稱得上是遺址。導覽員在這裡有稍微提一下關於部落傳統與基督教之間的困境。以部落的角度而言,基督教帶來了較為符合現代潮流的生活價值,不過在融合的過程中,部落原本的傳統信仰(或許是指自然崇拜,這裡有點忘記)因為與信仰衝突便會逐漸放棄。由於達來對於接受基督教的時間比較早,很久以前部落就沒有巫師或巫婆這類的神職人員。而在這些層面上也代表達來部落也丟失了一些傳統,算是很可惜啦。
舊達來教堂
沒了屋頂只剩下牆
原本十字架還在,但最近一次風災已經把這個象徵物摧毀
製作吉拿富(音譯),是假酸漿葉、肥豬肉與芋頭粉相互混和的傳統食物
烘乾芋頭的裝置。早期是用竹網來烘烤,由於需要烘烤一整天,所以要配置兩人來顧爐火
雖然舊部落有水有電,但洗澡還是要燒柴 XD
我們在舊達來的石板屋內居住一晚。第一次聽聞達來部落是在我七年前造訪霧台的時候,當時霧台部落的導覽先生跟我們提到在河的對岸有一個保持相當完整的石板屋群落,自此之後我便有意無意的注意這個部落。這次來到舊達來部落一睹究竟,也算是如願以償。舊達來部落內所選用的建築工法都是一時之選,只能說原民祖先真的是非常強大。真心盼望部落能一直維持這樣的風貌,也讓後世的族人以及世人能一睹其風采及背後的智慧。
一覺起來走出家屋能直接看到山實在是太好了啊 XDD
--
延伸閱讀
達來部落生態旅遊 Tjavatjavang Ecotourism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近日垃圾留言頗多,因此將留言改為審核制。這裡依然歡迎各方留言,並請多使用非匿名留言的方式留話。假設您若無google等相關帳號,可使用[名稱/網址]留話。
請您注意,採用匿名留言或廣告的訪客,留言將不會通過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