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11日

[小札] 陽明山西東大縱走


面天山已在晨霧中。


陽明山東西大縱走是一條自風櫃口起,一路向西經頂山、石梯嶺、竹嵩山、七星山東峰、七星山主峰、大屯山主峰、大屯山南峰、大屯山西峰、面天山、向天山,最終在北投清天宮結束的登山健行路徑。這條路我在山下看很久,但始終沒有實地去走一趟。然而該來的走是會來(?),七月中在某個機緣下,我正式的走完這條熱門的縱走路線。


要講陽明山東西大縱走之前,應該要先提陽明山國家公園。話說這條登山路徑會產生,主因是陽明山國家公園早期推行活動時在這十座山各立了一個拓印碑,並將「陽明山東西大縱走活動」十字分別依序建立在十座山頭之上供人拓印。這十座山頭分別是頂山(陽)、石梯嶺(明)、竹嵩山(山)、七星山東峰(東)、七星山主峰(西)、大屯山主峰(大)、大屯山南峰(縱)、大屯山西峰(走)、面天山(活)以及向天山(動)。其實我想國家公園方面原本應該是想要讓人分段慢慢遊覽這些山頭,但也不知道是從誰開始,把山下趕時間那套拿來山上,嘗試著在一天拜訪這些山,於是這條臨近台北的縱走路線便慢慢的走了出來,也成了高山山訓的熱門路線。我們這次走這條縱走線也是因高山而起,由於在七月中下旬眾人要單攻玉山主峰,考量到有些人的耐力可能不足,故主揪小耿便倡議拉大家去走一下,順便看大家的體能狀況。


出發前查了一下資料,發現在2006年底國家公園將拓印碑改成「足印草山.體驗自然」,並將難度稍高的大屯山南峰、西峰捨棄。自此舊有的拓字碑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頂山的「足」字、石梯嶺的「印」字、竹篙山的「草」字、七星山東峰的「山」字、七星山主峰的「體」字、大屯山主峰的「驗」字、面天山的「自」字以及向天山的「然」字。因為我們這次的起登點是北投清天宮,預計一路由西向東抵達風櫃口,因此拓碑的順序剛好會相反。同時為了體驗「完全版」的縱走路線,此次的大屯山西峰、南峰依然前往,可謂十座一座都不放過。


清天宮上向天池、二子坪這條路以前走過幾次,基本上不陌生。這條往、向天山、面天山以及二子坪的爬坡又稱為面天古道。經過三聖宮後,會有一處岔路,取左往向天池方向。在還沒有到向天池以前,可發現道路右側有一石碑,為太子碑。這座石碑也是縱走山徑中唯一的文史遺跡。



紀念裕仁皇太子來訪北投的紀念碑。


離開太子碑後,很快就會抵達向天池。由於連日無雨,整個向天池完全沒水,幾乎是向天草原,XD。離開向天池後繼續往上抵達「然」字拓印碑,這裡也宣告著抵達向天山。在向天山簡單拍完照之後,繼續往東北向的山徑走,隨後抵達面天山,這裡有一座三等三角點以及「自」字拓印碑,為縱走路線的第二站。面天山上非常開闊,四周皆有展望,可惜今日的透空度不是挺好,台北盆地上有一層霾。



幾乎無水向天池。



向天山上的「然」字拓印碑。



面天山的「自」字拓印碑。



面天山上的三等三角點。



俯瞰這塵世台北城。遠方可見南湖、雪山。


離開面天山後,眾人再度回到面天坪。這裡會遇到橫向的道路,須取右往清天宮方向(取左會到二子坪,並且會錯過大屯山西、南峰)。不久後,會在左側發現一個涼亭,這座涼亭便是大屯山西峰的起登點。上大屯山西峰算是整段之中相對原始的一段(不過個人還是覺得開發的很完全,XD),較陡的地方有繩索可以拉。上大屯山西峰其實不難,簡單來說就是拉繩拉到底後會經過一草原,穿過比人高的芒草便抵達大屯山西峰。



面天坪的大屯山西峰起登點。



大屯山西峰,周圍都是草,囧。


而相對於大屯山西峰,南峰相較之下好走許多,惟須注意起登南峰的起登點,以免一路往中正山過去。



大屯山南峰。



大屯山南峰上的北市測量基點。


下大屯山南峰後,路基又開始變成國家公園最愛的階梯。這一帶的指標都相當清楚,不太會有迷途的問題。沿著步道陡升個200公尺便會抵達大屯山助航站,這裡有「驗」字拓印碑。然而大屯山主峰的基點不在此地,而是需要沿著車道往北走一段,並接上登山步道,此時才會發現基點藏身在芒草之中。另外,沿著這條登山步道一路下降,最後會抵達巴拉卡公路(縣道101甲線)。到了這裡,基本上就是一路向東踢柏油路踢到小油坑。



屬大屯山山頂之「驗」字拓印碑。



大屯山助航站。



助航站附近的人工物,不清楚用途為何。


稍微休息之後,眾人由小油坑起登,一路前往七星山主峰。這條由小油坑登七星山的路徑以前走過,所以走起來相當親切(不過小油坑真的很臭,尤其上坡時需要新鮮空氣阿!)。因為此時天空突然放晴,順利的上到七星山之後,第一件事當然就是找個地方躺下曬太陽大休息,XDDD。七星山主峰是整段縱走路徑的最高峰,同時也是縱走東段與西段的分水嶺。在這裡評估一下大家的狀況,因為考量到可能有些人無法走完整個縱走,因此讓隊伍分成兩隊,讓體力無法負荷的一隊在冷水坑搭公車下山。



七星山主峰上的「體」字拓印碑。



主峰上有一等三角點。



再度來到台北市最高峰。



七星山東峰上的三等三角點。



七星山東峰上的「山」字拓印碑。


七星山主峰往冷水坑的路上,還會經過一座小山頭,為七星山東峰。這裡有三等三角點基點以及「草」字拓印碑,是縱走的第七站。在冷水坑與另一小隊揮別後,由於天色漸暗,眾人遂加快腳步前往竹篙山。說真的這裡完全可以體會為什麼有人說到最後會很想放掉竹篙山,因為竹篙山根本不在路徑上,需要專程走過去再原路回來,囧。



竹篙山上的「草」字拓印碑。此時天色漸暗。


離開竹篙山後,小隊沿著擎天崗環形步道前往第九站石梯嶺。此時後方出現夕陽,天色也漸暗,戴上頭燈後,眾人繼續往東、南前進。之前有聽聞石梯嶺的拓字碑已經消失,因此也搞不清楚是不是到達石梯嶺。隨著高度一直下降,突然在一旁的空地發現一個拓字碑,一看結果發現是「足」字,沒想到一路直接來到第十站,頂山。



頂山上的「足」字拓印碑,抵達縱走最終站。


望向天空,這樣混濁的天際竟出現了清晰的天蝎。黯淡未明的星子對照著萬家燈火所構成的星光,在此刻卻不顯得突兀。隨著步履越接近登山口,人聲越趨吵鬧,此次的縱走之行就在晚間的風櫃口之中悄然的結束。即便到了最後,還是很難相信自己能走完這條知名縱走路徑。文末,這裡特別感謝盈志撥空來登山口載我們返回城市之中,這個佛心的舉動讓我們少踢登山口到公車站這段長路。

--

本次軌跡紀錄
陽明山西東大縱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近日垃圾留言頗多,因此將留言改為審核制。這裡依然歡迎各方留言,並請多使用非匿名留言的方式留話。假設您若無google等相關帳號,可使用[名稱/網址]留話。

請您注意,採用匿名留言或廣告的訪客,留言將不會通過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