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10日

[小札] 環台北天際線之八:樹林鶯歌段縱走

大棟山稜線上之登山路徑一景


位於新北、桃園交界的山稜又稱為大棟山系(或稱大棟山列),山稜上除了一座設有一等三角點的大棟山(或稱龜崙山)外,還有許多展望不錯獨立山頭──其實從這條稜線被選為環台北天際線路線第八段就能一窺一二。這次我們從樹林車站開始,由大同山路線前往稜線:路線交於青龍嶺後,一路向南經大棟山、石灰坑山,從鶯歌石路線出,抵達鶯歌車站,完成這段樹林至鶯歌段的小縱走。


相較於其他登山道路系統,這段路線有幾個獨特之處。首先,路線有各式各樣的路面,除了在中級山常看到的泥土路、碎石路、樹根路外,經過百年以來開發,部分路段會被替換成水泥或是柏油路面,而近十年又因登山活動的興起,部分路段再被整建成木質的階梯,或權宜下的輪胎鋪面,使得路面十分多元,很適合讓登山新手練習各種道路屬性的步行方法。其次,路線沿路可以看到人們為了不同目的而上山,除了健行之外,人們可能因為採買、飲食、宗教祭拜、掃墓、種植、甚至是偶一為之想來唱首歌,都能在這條山徑上滿足這些需求,換句話說,這條稜線對於人們來說,是一種生活日常。


這條路線在十年前有走過,不過當時在走完大棟山後,便直接從產業道路直接下往山佳(而且那時候還走錯路跑到鐵路調車場)。本次路線大致上與十年前相同,只是將登山路線向西南更加延伸;另外一個比較不同的是,這次懶惰踢樹林車站到樹林大安路登山口的市區道路,所以我們借了UBIKE直接騎到登山口。 XDD



大同山路線之大安路登山口



取道南寮福德宮



輪胎樓梯



青德宮附近的臨時市集


青德宮



山頂很多人在唱歌


雖然很久沒來,但大同山還是沒什麼變,走到位於稜線的青德宮,周遭的流動市集也還是一樣熱鬧。撿了青龍嶺的補點後就回到稜線上,繼續往西向大棟山。


青龍嶺



青龍嶺上的台北縣政府補點



可由西向東眺望大台北地區;上次來也是霧雨濛濛



接回山徑


往大棟山的路線人潮就明顯少一些,不過還算是簡單易行,爬升也不會很多。近日因為大台北地區下雨,路線泥濘很多,黏土路很容易打滑,走起來也要更小心。


出現了樹根路


大道釘,沒錯的話應該是用於地籍測量,但不知是用於段界還是控制點


雨後泥濘山道(竟然還有登山活動公告)


青龍嶺到大棟山為2.9公里(里程牌)



感覺是紅圓翅鍬形蟲


秋壇山碑


在邊界上會看到地政事務所的控制點


水文觀測站



大棟山;一等三角點與地籍測量圖根點,這裡也是大台北地區的五座一等三角點之一


我們大棟山稍微休息後,繼續往鶯歌方向前進。大棟山向南往五路財神廟這段路線,十年前我記得是踢柏油路通過,但出發前有看到其他山友的紀錄,可以走稜線迴避掉一段柏油,因此這次就沿著GPS紀錄走看看。整體心得是路非常小條(因為鄰近私人土地,稜線變得很小)、岔路不少(大條的路竟然是錯的!)、部分地形落差很大(有一小段拉繩),重點是還有狗(雖然牠們看到我們一群人是直接迴避掉);走之前可以自己評估看看。


左邊(有狗)的路才是正解...


被地形卡住的同伴 XD


五路財神廟;廟友(?)很熱情,這裡可以裝水


鄉道北75線


過了五路財神廟之後,就必須要踢一段無可迴避的柏油路(鄉道北75線)。大約踢1.5公里後,柏油路右側會出現一間福安宮,而這裡有一座紅色鐵梯能接回稜線上,前往石灰坑山。



福安宮


傳說中的紅色鐵梯


石灰坑山因為芒草叢生,山頂無展望,這裡剛好遇到一位阿伯在割芒草,實在是非常感謝。石灰坑山在地籍系統有自己的地號,為新北市樹林區石灰坑段石灰坑小段47-4地號,事實上,日本時代比較重要的土地測量點都會專門割一塊一平方公尺(長寬各一公尺)的土地給測量點,如果去查詢該類的土地登記資料,大多能發現這塊土地地主歷史能追溯到台灣總督府,當然啦,現在的地主是中華民國,管理機關是財政部國有財產局。



石灰坑山基點


通過石灰坑山後,會接到獨立山頭望湖山,無基點。這裡會經過一處三叉路口,往右為續行新北桃園分界稜線,往左為往鶯歌市區。本次取左,取左後不久,會抵達百年大榕樹。



望湖山三叉路口,取左,往百年大榕樹



百年大榕樹,很大很難拍 XD



這裡換向南展望,看鶯歌以及三峽北大區域


接光明山稜線步道系統


從這裡開始這裡進入鶯歌地區。這裡的路徑大致上可以泛稱為光明山稜線步道系統,雖然從地圖看來,等高線大致上是向下,但實際上會一直上上下下(上升幅度都不會太高)。光明山稜線在鶯歌市區北面,由東向西有好幾個路線可以岔出,若是從頭走尾就會從西鶯山步道出來。本次是採行從鶯歌石路線岔出,經鶯歌石後下山。


以為要下山了但路徑卻是要取左爬升續行...


穿越竹林的山徑


到鶯歌後山徑指標都變成陶瓶


取鶯歌石路線下山



鶯歌石;這裡算是鸚哥的腹部 XD



石頭洞穴被安放神像


鶯歌石路線結束於北鶯公園,這裡離鶯歌車站非常近,最後我們便在鶯歌車站結束本次行程。


鶯歌車站(前站,建國路側)



後來發現在火車月台才能看到最經典角度的鶯歌石 XDD(畫面中間磚紅色建築的上方)


好,又完成了一次舊路新走。其實這條稜線在行政區劃上也有很重要的意義,在1920年台灣行政區劃從廳制制度(二十廳),改為州制制度(五州二廳),這次變革也讓當時隸屬於桃園廳三角湧支廳的樹林、鶯歌、三峽區域,改隸於台北州之下。換句話說,這條稜線從那天開始就是邊界:從州界到縣界,又從縣界轉為直轄市界。行走其上,正是在邊界之處上漫行。



位於青德宮附近的指標,揭示這條稜線的地理與歷史意義

--

本次軌跡紀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近日垃圾留言頗多,因此將留言改為審核制。這裡依然歡迎各方留言,並請多使用非匿名留言的方式留話。假設您若無google等相關帳號,可使用[名稱/網址]留話。

請您注意,採用匿名留言或廣告的訪客,留言將不會通過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