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6月1日
[小札] 黃金稜線其二:煙囪稜
迷霧中的無耳茶壺山
一陣子沒有走東北角的山頭,突然有點懷念起以前在淡蘭古道網走踏的時光。這陣子翔哥開了一個在金九地區的郊山行程,雖然在出發前我只知道沿途會經過很多煙囪,但由於心中的文史感(?)油然而生,沒多想就按了參加。後來查了一下,我們這次走的路線是以黃金十稜中的煙囪稜為基底,同時途經黃金洞、長仁社區所形成的八字連走,是一條相當精彩的郊山路線。
黃金十稜是出自於林宗聖先生的《黃金十大傳奇》一書,在書中提及金九地區的幾條特色稜線並且將他們編排與命名。久而久之,山界也就逐漸習慣用這套定義來稱呼這些稜線。依書中所指,煙囪稜是為黃金二稜,指的是「無耳茶壺山涼亭經廢棄排煙管至水湳山的稜線」。除煙囪稜外,金九地區還有其他九條稜線,像是俯瞰稜、劍龍稜……等等。其他黃金稜線的詳細資料在網路上都能查到,這裡就不再贅述。
將車停在勸濟堂停車場後,一行人沿著步道抵達涼亭附近的登山口。不過一看到入口整個大傻眼,這完全就是一條野生的稜線阿!可能是太久沒人走,步道路幅小,兩方芒草亦比人高,強烈建議大家穿長袖保護手臂,像我當天穿短袖整個就是大失策。
煙囪稜的登山口之一,低海拔的植物長得很快速...
走一段後回望。獨立山頭為基隆山
雖命名煙囪稜,但一開始並不需要步行煙囪,只要橫向穿過即可(當然在安全的狀態下也是可以爬上煙囪管眺望)。這些廢棄煙囪(或說是廢煙道)一共有三支,在以前煉銅煉金的時代為了避免有毒氣體在下方盤據不散,便興建這三支煙囪將廢氣排至後方的荒山中。淘金與煉銅在近幾十年雙雙夢碎後,這些煙囪便遭到棄置,任其崩解荒廢。然而儘管這些煙囪已經廢棄不用,但內側管壁還是殘留相當毒的砷化合物,千萬不要手去碰牆壁後還徒手抓食物吃,因為這形同在吃砒霜……。
遭遇煙囪
爬不過去就要鑽過去 XD
整個崩潰的概念
煙囪出口,以前藉由煙囪直接將廢氣排放在荒野之中
這麼不好相處難道是劍龍稜
山徑一景
向前續行一段後便抵達黃金洞。黃金洞是以前的廢礦坑的遺跡,在其附近有相當多的廢棄礦坑。大部分的礦坑已封閉,不過少數可以進入一小段看看。雖說如此,個人意見是不太建議進入這些礦坑,一方面是不知道礦坑結構是否已經發生變化,另一方面是不清楚裡頭會不會有一些棲息的生物。總之進入前也是要自行評估,切莫逞強行事。
部分的礦坑已經封閉並在外頭立禁止告示牌
廢棄礦坑其一
感覺有人會在轉角處賣草仔粿 (誤)
抵達黃金洞不久,山道開始起霧,路徑也開始變得朦朧。霧極濃時,人影模糊只聞其聲,好在下降一段後迷霧漸散,不太影響後續行程。在抵達山下的長仁社區之前,有一段山徑必須進入煙囪內,而這裡正是煙囪稜的經典區域,常常吸引山友駐足並造成些許的壅塞。
人影朦朧
穿過煙囪,吃點砒霜、雄黃與雌黃吧 (再誤)
遭遇一支隊伍,結果大壅塞
告別這條植物崩潰多的稜線
路邊的基點吸引著基點控 XD
下至長仁社區,沿著社區的道路可以走到十三層遺址。在未到十三層遺址之前會看見一個斜坡索道的入口。這些斜坡索道是為了採礦所建,大致是從十三層遺址經本山六坑一路爬升到勸濟堂步道附近的區域。目前索道沿線還有兩座隧道,裡頭皆沒有照明設施,建議走這條路線之前要準備頭燈照路。第一座隧道比較長,而且因為坑道潮濕故有許多水窪,走的時候要小心別因此滑倒。
十三層遺蹟
斜坡索道第一座隧道(北隧道)北口,內部無照明且相當潮溼
第二座隧道(南隧道)的南口
走完兩座隧道後會到達本山六坑的工作區。這裡有許多被廢棄的房舍,稍微觀察後發現群落不是很大,感覺比較像是礦務用的辦公區域或休息區。穿越這些斷垣殘壁後,可以見到另一段的索道。比起隧道群的索道,這段相當完整的保留軌道與枕木,部分區間還可以看到道岔(應是用於上下行礦車交會之用),由此可窺知其全盛時期的盛況。
本山六坑坑口,現已封閉
看起來像工廠,推測是以前的工作區域
廢棄房舍群
軌道向海。據說軌距跟台鐵一樣都是用1067公厘(沒實際去量)
以前索道運轉室的遺蹟
向上走完這條漫長索道後,一行人再度回到勸濟堂的上停車場,整趟行程至此便結束。煙囪稜八字連走稱得上是一條充滿人類活動遺跡的路線,很適合遺跡愛好者尋幽訪勝。不過東北角山區還是比較適合秋、春這種比較涼的時節前往,這次在盛夏走到一整個快中暑,非常的令人崩潰(完全就是搞死自己,囧)。而至於其他的黃金稜線,依我凡事不強求的人生態度,我看就有緣再說了,XDDD。
--
本次軌跡紀錄
黃金稜線其二:煙囪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近日垃圾留言頗多,因此將留言改為審核制。這裡依然歡迎各方留言,並請多使用非匿名留言的方式留話。假設您若無google等相關帳號,可使用[名稱/網址]留話。
請您注意,採用匿名留言或廣告的訪客,留言將不會通過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