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年9月11日
[小札] 海山神社遺跡
藏身於都市一隅的海山神社。
與其說是文化探訪,我倒覺得這次海山神社比較像是探勘遺跡。海山神社坐落於現今台北縣中和市一處名為積穗的地區,興建完成年代為昭和13年(西元1938年)。當時興建的主因是日本政府在台落實皇民化運動,於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之下,海山神社便應運而生。
以昭和12年(1937年)後的行政區劃分來說,海山神社屬台北州海山郡。海山郡的範圍並不小,北隔大漢溪與新莊郡相望、東止於新店溪與台北市和文山郡相對、西南方與新竹州桃園郡及大溪郡為鄰。海山郡郡下包括板橋街、鶯歌街、三峽街、中和庄與土城庄,大抵就是現今板橋、雙和、三鶯、樹林、土城一帶。日本政府在鞏固人心這方面很有想法,於是最初計畫以「一街庄一社」為目標來建造神社,但實際上遷就時間與經濟因素,不得不暫且以「一郡一社」之方式進行。到日治後期,幾乎一郡皆有一座神社,大抵算是落實日本當局短期的期望吧。
72年後我們造訪海山神社,能尋得的物件只有當時第三座鳥居附近的基石。而當時的神社本體位置,現在則成了里民活動中心。第三座鳥居之前的所有東西、包括參道、神橋,則是早已消失無蹤,成為了現在新興的社區大廈。
神社基礎。因為先前大樓施工而挖除堆放。
自員山公園的小徑下切。
第三座鳥居底部痕跡之一。
第三座鳥居底部痕跡之二。
奉獻樁。
斷裂的奉獻樁,只剩下簡字。
參道。其實是最後一段,這段上去就是當時神社的所在地,今為里民活動中心。
除了神社之外,海山神社下方還有一座防空洞。該防空洞興建時間為昭和15年(西元1940年),興建主因是進入第二次世界大戰,防範空襲,於是政府當局運用這裡的地勢興建。但如果問到防空洞通往何處,長度多長,這一部份我便一無所知。
防空洞入口。
我與朋友帶著頭燈拜訪這座防空洞,裡面十分的潮濕且陰暗(需帶著頭燈)。整體而言前段防空洞還算大,為水泥改建(因為臺新紡織廠曾運用防空洞前段作為員工福利社)。原本想繼續深入到後段,但因為防空洞後段積水,所以我們便從另一條路走出。據說後段還可以看見原始的岩壁,應該相當壯觀吧。
警告標語。
防空洞外頭。無論是內外都相當潮溼。
另一處出口。
這次的探查大概就到這裡。這段海山神社遺跡因為剛好卡在一個坡度,在土地利用上比較不是那麼方便,或許也就是因為這樣,所以有些遺跡才得以倖存。
--
延伸閱讀
海山神社踏查 - 旅的火車頭
海山神社殘蹟 -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深入地心-海山神社 防空洞の陰陽路探險 - 台灣地誌 大和行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近日垃圾留言頗多,因此將留言改為審核制。這裡依然歡迎各方留言,並請多使用非匿名留言的方式留話。假設您若無google等相關帳號,可使用[名稱/網址]留話。
請您注意,採用匿名留言或廣告的訪客,留言將不會通過審核。